廢校政策裡的浪費,校園被丟棄 社區被拔根
《遠見》雜誌2006年9月號 作者∣林孟儀/林妙玲 攝影∣陳宗怡 2006/10/2
【字體】放大 | 正常 | 縮小
政府為了節省教育經費而廢校,卻因建築失策而浪費公帑。不但造成偏遠孩童的不便就學,更而甚者,一個個文化村落就此連根被拔。
帶著訪客沿著部落裡主幹道逐漸往學校方向走,37歲的桃園縣復興鄉雅族人達告伍道,指著兩旁長滿雜草的荒廢農田說:「學校廢了,真的對部落有影響,你看田地都沒人耕作了,上教會的人也比以前少了。」
當一群人走到達告畢業的嘎色鬧小學時,大門用大鎖緊緊鎖著,好像也鎖著這個部落的命運,「自從學校被廢,每天經過這裡就很不舒服,感覺好像廢墟,很沒有希望,」達告說。
爬著矮矮的土坡圍牆進入校園後,達告東指西指地解說,以前學校是木頭與竹子搭的,但是1998年政府終於改建成為二層樓的水泥教室後,「花了很多錢喔」,卻在隔年就將學校廢了。當時全部落裡30多個小學生、包括幼稚園小孩,每天得6點半坐上校車,到奎輝國小上學。
廢校救窮,卻浪費700萬公帑
政府很窮,所以要廢併小學,但眼前的嶄新建築,卻是一個很大的浪費。
三年前,政府還計畫利用嘎色鬧嶄新校舍改建為自然教育中心,因此又撥了700萬元整修,房間舖上花梨木地板的大通舖,可讓100多人住宿,另有16間衛浴設備、餐廳、教室等。但是根本沒有落實,再度成為「漂亮的蚊子館」。
嘎色鬧廢校六年過後,有四個小孩正在念小學的達告,最近又有了新煩惱。桃園縣計畫將奎輝國小與另一所長興國小併班上課,一二三年級學生留在奎輝、四五六年級學生轉到更遠的長興去,情況愈來愈複雜,「如果這樣,小孩子6點就要出門了,我們已經連署反對,已經痛一次,不能再痛第二次。」
桃園縣復興鄉是桃園縣比較偏遠的山區,鄉裡的父母親們,近幾年來飽受廢校風波之苦。而全台各地見證廢棄校園、失落村民的地方已愈來愈多。
廢棄的校園,更了成治安死角
澎湖內海,距離馬公市約10到20分鐘船程的唯一島嶼「大倉島」,去年島上唯一的大倉國小廢校後,迄今不過短短一年時間。
如今,大倉國小的操場,長滿了天人菊與小腿高的雜草,除了昂貴而居民不知如何使用的顯微鏡,還好端端地留在破櫥櫃東翻西倒的教室裡,其他堪用的桌椅,甚至教師宿舍裡的小家電、家具,早已被村民一掃而空。
空盪破敗的校園,變成島上孩子們探險的去處。
廢校不久後,前校長蘇美仁曾回到島上,看到這般的校園景象,「那種不堪,真的讓人很心痛!」
來到槍擊要犯張錫銘的故鄉,台南縣東山鄉,離東河鎮10幾公里遠的山區,2002年廢校的水雲國小,校名優美。
但近一公頃的校地,闃無人聲,野草長到半個人高,還有蛇出沒;村民沒人敢進入,四年來任其荒蕪,無人聞問。
日式建築的教室裡,無用的紙張、教具灑滿一地;牆上還掛著李登輝的照片,兩旁掛著「鐵肩扛教育,笑臉看兒童」的標語,煞是諷刺。
裁併校已產生大量荒廢的校園,造成「破窗效應」,淪為治安的死角。
沒了學校,更加速落人口外移
再來到幅員遼闊的台北縣雙溪鄉泰平村,這個充耳盡是蟲鳴鳥叫的山上地方,卻杳無人聲。2002年,泰平分班裁撤之後,泰平村沒有兒童,似乎更寂靜了,「老人村」的封號不脛而走。
在泰平國小當了10餘年老師的泰平村長方敏珍,其父親也在泰平國小任教職達41年,50多歲的她表示,泰平分班存在於每個村民的回憶中,曾是當地最重要的政治、文教與情感中心。
「就算廢掉,村民也一直沒有忘記泰平分班,」方敏珍指出,村裡的社區發展協會曾經多次向縣府申請,想將校區規劃為聯誼、社教場所,卻都被「必須是教育用途」的理由打回票。
因為無法利用,曾經美麗而充滿歡笑的校區,這幾年荒涼殘敗得可怕。
「如果孫子回來,也不會讓他們到學校玩,太危險囉!」村民簡春連寧可讓孫子在家門口跑,即使這樣更不容易找到玩伴。
「沒有學校可以讀書,小孩也不必送回來啦!老人還必須跟著移出,到外地去照顧孫子咧!」世居泰平的林姓阿伯說,別人家是會把孫子送回老家給阿公、阿媽照顧,但是泰平村卻相反,連老人一起帶走,他相信不久後,「連神主牌也會跟著搬家」。
平常村子裡只有100多人,隨著老一輩凋零,廢校又進一步加速人口外移,可以預見泰平村有連根拔起的廢村危機。
全台這樣的村落還會有多少?以後台灣是不是會只剩下都市呢?
- Oct 02 Mon 2006 08:19
轉貼文:我的學校不見了, 上學好難!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